公司动态

当前所在位置:网站首页 > 公司动态

斗拱:较具特征的修建构件

斗拱:较具特征的修建构件

斗拱是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中较具特色的构件之一。在某种程度上,它也可以称为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的象征。斗拱是由斗拱的一组小木构件通过榫(sǔn)卯结构组成的构件。用于柱**、额枋(fāng)、屋檐、框架的连接。斗拱的历史源远流长。在不同的时代,斗拱的构成和形式是不同的,但它们基本上由两个功能部分组成:一个是中国古典装饰横向或纵向用于承托枋梁的“拱”,另一个是位于“拱”之间的方形构件“斗”,用来支撑和连接各个部件。“斗拱”的称号就来自于此。

根据一些古代器物的结构图,估计西周时期就已经出现斗拱造型。从那时起,直到南北朝(420-581),斗拱的形成进行。在汉代,柱**由檩条、梁或楼板上的托槽支撑,但托槽之间没有连接。到了汉代,柱间开始使用斗拱。*是“人字形拱”,即在门楣上竖起叉子,上面放一个桶来支撑屋檐檩条。

从唐代到元代,是斗拱发展的一个熟练时期。这一时期,斗拱的主要特点是柱头支承的梁大多插入斗拱结构中,斗拱与梁框架融为一体,斗拱成为每个交叉口的加强节点。此时,斗拱不再是孤立的支撑架或檐口构件,而是水平结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。唐宋时期(618-1279),斗拱在殿式建筑中广泛应用于梁柱之间,现存的唐代佛光寺殿就是这种做法的典型代表。明清时期(1368-1911),由于木材的逐渐匮乏,许多建筑都采用各种门楣作为承重连接构件。斗拱的作用逐渐减弱,形状逐渐减小。在一些建筑中,它已成为简单的装饰构件。

fjnangu.b2b168.com/m/

返回目录页